時至今日印度依舊沒有反思邊境沖突問題上的錯誤,反而不斷以“反制”為名加碼針對中企及產品的打壓行動,致使中印兩國合作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就在近日印度方面再度擴大對華合作的打擊范圍,準備徹徹底底關上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的渠道和大門。印度智庫“發(fā)展中國家研究和信息系統(tǒng)”日前的一份報告顯示,從我國進口的智能手機、電信設備、太陽能電池板等327種商品已被列為“敏感商品”,以此來限制和打壓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并且通過縮小中國商品份額的辦法尋找替代來源國或在印度進行生產。
據(jù)了解,所謂的“敏感商品”是指某一類從中國進口商品的份額占到10%或者價值超過5000萬美元,而被認定為“敏感商品”則會受到“出于戰(zhàn)略考慮削弱壟斷地位”的懲罰,簡單來說所謂的“敏感商品”就是印度政府為打壓中企及中國商品尋找的一個借口。
要知道我國向印度出口的商品幾乎在印度市場都占有非常高的份額和非常強的依賴性,例如小到紐扣針線大到工業(yè)生產設備,因此印度想要通過打壓中企尋找替代國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更何況我國規(guī)模性生產的優(yōu)勢就決定了競爭對手不會有太強競爭力。除了制定一份所謂的“敏感商品”清單尋找中國商品的替代國,印度貿易商聯(lián)合會還發(fā)起了一項旨在進一步抵制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的“清退中國”運動。該協(xié)會秘書長坎德爾瓦爾敦認為想要振興“印度制造”,政府應當全面圍剿中企在印度的商業(yè)活動。
坎德爾瓦爾敦還呼吁印度政府也應當出臺政策在接下來3年內審查和限制中國資本在印度的投資,并且要求印度初創(chuàng)公司拒絕來自中國的投資??梢娪《荣Q易商聯(lián)合會的目的明擺著就是想徹底關上印度對華貿易合作的大門,并且以此為契機推行“印度制造”。若是印度政府真的配合坎德爾瓦爾敦執(zhí)行其所謂的“清退中國”運動,恐怕印度經濟基本上就沒有未來了,正如抵制我國商品之初印度媒體和專家所說的那樣,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推動抵制中國商品無異于自絕后路,最終受苦的還是印企和普通民眾。一方面原因在于印度本身對我國商品的依賴性很強,不可能通過一刀切的方式直接驅逐出市場,比如7月初印度防疫物資生產原料告急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另一方面印度還不具備發(fā)展“印度制造”的實力,限制因素主要集中在資金、技術和設備三個層面上。至于“自絕后路”無非是新冠疫情已經摧毀了印度經濟,危機過后重建時需要大量外國資本和技術的傾注,恰恰此時印度對我國這支在其國內投資的主力軍展開了瘋狂打壓,可想而知到印度經濟重建時會造成中企無法投資和中企無意投資兩種結果。說到底無論哪種結果最終為印度政府的任性吃虧買單還會是印度企業(yè)和普通民眾,所以說成是“自絕后路”也就不奇怪了。